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四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docx

  • 资源ID:29077       资源大小:443.9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30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四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docx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四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一只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A1米B1分米C1厘米D1毫米2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0cm、9.21cm、9.20cm,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cm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C9.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的3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4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将( )A比真实值偏小 B比真实值偏大C不受影响 D和真实值完全一样5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6下列几种情况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蚂蚁缓缓爬行B流星陨落C冰块融化D雪花飞舞7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乘坐的“中华勇士号”橡皮艇在长江上游顺水漂流而下,下面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以橡皮艇为参照物,江水是静止的B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静止的C以崖边的树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运动的D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运动的8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有诗一首,即“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 )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9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可知(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随时间或路程而变化D速度决定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10一辆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了20m,第3s内通过30m,则这辆小车( )A在第1s内是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这3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这3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D只在第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11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尺的最小分度是毫米B测量结果准确到厘米C末位数字是准确数D未位数字也可以省去不写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A9:4B4:9C1:1D3:213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所选的参照物是( )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14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15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是12m/s,那么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4m/sB12m/sC8m/sD6m/s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16补上单位:一根火柴的长度约40________ ;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 ________17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________,某同学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12cm,则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18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cm;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80s,则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19坐在快速行驶的客车上的某乘客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在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该乘客把_______作为参照物,由此现象可推断出________(均选填“卡车”或“客车”)的速度更快20单位換算(1)3.5cm____________nm (2) 80m=_____________dm(3)144 km/h_____________m/s (4)0.2h =_____________s2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___。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22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值是___cm,分度值是___mm23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s。评卷人得分三、实验题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25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所示,求: (1)若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揭阳市用了0.6h,则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揭阳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6小明家与学校的距离为1.2km,某天他骑车上学,前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后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6m/s.(1)试求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假如他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2,试推导: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表达式。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粉笔的长度约为1dm,故应选B2C【解析】【详解】解答:A. 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可得9.20cm.故A正确;B. 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确;C. 结果中9.2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只要前面的准确值没有读错,后面的估计值是会变化的,9.21cm这个记录结果很正常,故C错误;D. 9.2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D正确故说法错误选C【点睛】对于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我们一般要求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完整的测量结果而言,我们也可以从数据上判断其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了减小误差,我们还常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且保留到与原测量值相同的位数因此,明确了这些要求,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选项中内容的正确性3A【解析】【详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就是为了减小误差,故A正确;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故B错误;C误差是不可以避免的,不符合题意;D误差是不可以消除的,不符合题意。4A【解析】【详解】使用拉伸了的软塑料尺,即尺子伸长了,用该塑料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值将会比真实值偏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C【解析】【详解】由可得,短跑运动员的速度;羚羊奔跑的速度是;汽车行驶的速度;所以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C符合题意6C【解析】【详解】判断是不是机械运动要看物体是否有位置的变化蚂蚁缓缓爬行、流星陨落、雪花飞舞都相对于其它物体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都是机械运动冰块融化属于物态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不是机械运动故选C【点睛】牢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即可正确解答7D【解析】【详解】A、若以橡皮艇为参照物,由于顺流而下,即橡皮艇与水的速度相同,江水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故A正确;B、由于探险队员静止的坐在橡皮艇上,所以探险队员与江水及橡皮艇的速度相同,所以若以江水为参照物,探险队员也是静止的,故B正确;C、由于探险队员随着橡皮艇是顺流而下的运动,故以岸边不动的树木为参照物,探险队员是运动的,故C正确;D、由于探险队员与橡皮艇没有相对位置的变化,所以以探险队员为参照物,橡皮艇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D【点睛】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得出不同结论,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8B【解析】【分析】【详解】作者得出“山不动,是船行”则是以大地为参照物“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自己(即船)作为参照物;A选项满眼风光多闪烁属于光现象,不符合题意;B.以船为参照物,看山恰似走来迎,即山是运动的,B选项符合题意;C选项仔细看山山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地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船的运动状态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9C【解析】【详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故不会随路程、时间而变化,更不可能取决于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故C符合题意10C【解析】【详解】小车第1s内通过了10m,第2s内通过了20m,第3s内通过30m,则在每个1s内小车可能保持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发生变化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D错误;在这3s内,速度发生了变化,所以整个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故选C11B【解析】【详解】测得某同学的身高是1.650m,根据长度记录结果的要求知,其中最后一个0是估计值,且有效数字代表尺子的准确程度,0不能省去,故C、D错误;由结果知,准确值是1.65m,此结果精确到单位cm,即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故B正确,A错误故选B12A【解析】【分析】【详解】速度之比为:=故A符合题意13A【解析】物理学中将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称为运动,故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越来越远,即地面相对他自己的位置发生改变,故所选的参照物是他自己,答案选A14A【解析】【分析】【详解】A如图,两者都到达终点时,兔子用时短,所以兔子获胜,故A错误;B由图知,比赛开始时,兔子晚出发,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C兔子和乌龟图像的交点,是两者相遇的地方,所以图中可知,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故C正确;D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等,兔子用时短,根据可知,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故D正确;【点睛】理解求平均速度时,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平均速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中间物体停止运动,则停止时间也应计算在内15C【解析】【详解】设总的运动时间为2t,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v=8m/s,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16mm m/s 【解析】【详解】1中学生大拇指的长度约5cm,一根火柴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4cm=40mm左右;2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4m/s1.1m/s,接近1.2m/s。17分度值 1mm 【解析】【详解】1使用刻度值前不仅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还要观察零刻度线;2课本的长度为26.12cm,它的倒数第二位的单位是mm,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1860.00cm 0.225m/s. 【解析】【详解】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1mm,长度测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每块地砖的长度是60.00cm;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80s,通过的路程s60.00cm300.6000m3018m,t80s,则小明的步行速度vst18m80s0.225m/s.【点睛】(1)长度的测量中,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尺的最小分度值为1mm时,应估读到0.1mm19客车 客车 【解析】【详解】12客车和卡车同向行驶,客车的速度很快,或卡车速度很慢,卡车和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客车为参照物,卡车向乘客“倒退”而来【点睛】卡车和轿车同向行驶,卡车在前,轿车在后,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卡车向轿车运动,说明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断定卡车速度较慢,或轿车速度较快20 40 720 【解析】【详解】(1)13.5cm=3.5107nm;(2)280m=8010-5dm=810-4dm;(3)3144km/h=144m/s=40m/s;(4)40.2h=0.23600s=720s。21甲与丙 3:2 路程 【解析】【详解】1由A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v甲=4m/s,在B图中,乙车的速度v乙=6m/s,丙车的速度v丙=4m/s,所以,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2甲和乙运动的路程相同,甲和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3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速度和时间的乘积,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222.80 1 【解析】【详解】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初端刻度是3.00cm,末端刻度值为5.80cm,物体长度为2.80cm23337.5【解析】【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详解】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24 刻度尺 秒表 便于计时 0.18 0.225 变速 【解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2)23由于本实验中需测长度和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停表;(3)4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如果时间过短,不容易记录;(4)56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7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由于运动的越来越快,所以做变速直线运动25(1)100km/h;(2)0.75h【解析】【分析】【详解】(1)由交通标志牌知,“净月潭60 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净月潭路程为60 km,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净月潭用了0.6 h,所以车的平均速度:.(2)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从标志牌到净月潭这段路程,速度不能超过80 km/h,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净月潭的最少时间.264.8m/s 2v1v2v2+v1 【解析】【详解】总路程为1.2km,所以前一半和后一半的路程都为0.6km,前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则前一半所用时间t前600m4m/s150s同理可计算出后一半所用时间t后100s,t总150s+100s250s所以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sv1200m250s4.8m/s;总路程为1.2km,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1则前一半所用的时间t前600mv1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2, 则前一半所用的时间t前600mv2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s总t总1200m600mv1+600mv2=2v1v2v2+v1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四中10月月考物理试题(上学期第一次).docx)为本站会员(实验中学朱老师)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