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79页).docx

  • 资源ID:32667       资源大小:578.66KB        全文页数:1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60金币 【人民币6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0金币 【人民币6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79页).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79页)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观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两首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4.繁星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6.夜间飞行的秘密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8.蝴蝶的家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0.爬山虎的脚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1.蟋蟀的住宅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2.盘古开天地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3.精卫填海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4.普罗米修斯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5.女娲补天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6.麻雀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爬天都峰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8.牛和鹅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0.陀螺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1.古诗三首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3.梅兰芳蓄须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4.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6.西门豹治邺 教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7.故事两则 教案1.观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板书课题,比较“观”字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第一课,谁来说说课题?(板书:观潮)2题目中,出现了一个“观”字,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个“观”字,翻开书,小声读一读,找一找。(板书:天下奇观)3比较:“观潮”的“观”字和“天下奇观”的“观”字的意思一样吗?在理解了“观”字意思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观”。4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读课文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这样才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二、初读课文,朗读正确1.小声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2指名读,纠正学生朗读中的错误读音。(例:“薄雾”“闷雷”“涨”)3出示词卡,朗读词语。(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小声地再读一读课文,读完了课文,请你说说:你知道了什么?A农历八月十八最佳的观潮日B盐官镇最好的观潮地方C观潮人多D响声大E浪潮最壮观F人的情绪高涨2你能把这六方面的内容连在一起吗?可以说一句话,可以说两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你们的学习,已经把课文读成了几句话,由厚读薄了。能不能把这篇课文读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课文读成一句话?(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续)4.指导朗读:(1)要突出钱塘江大潮的历史悠久;(2)突出钱塘江大潮是天底下美丽而罕见的景观。5能不能把这句话再读厚?通读这篇课文,找一找哪些语句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预设:学生很容易地从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写大潮十分壮观的语句。在学生找出后,教学进行小结:这就是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景象。板书:潮来时,潮过后。再启发: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板书:潮来前。)6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四、朗读全篇,感受“天下奇观”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分三大组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第2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作者一开篇,就点出了对钱塘江大潮的评价。作者是怎样说的?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绘这“天下奇观”的?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1.翻开书,用心地读一读课文,读完后来谈谈你的感受。(预设:这篇课文所表现出的一是大潮的朦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2自读课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写精彩的句子。A哪部分内容最让你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B你来读一读三、四自然段,把你认为描写得精彩的句子用括号标注出来,再多读几遍。3指名朗读学生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指导朗读:A什么样的响声呢?隆隆的响声,把这种声势读出来。这响声响亮吗?(不响亮。)为什么?(好像闷雷滚动。)哪个字突出了响声不响亮?(闷)B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说这话的人会是怎样一番心情?读出人们内心中的惊喜。C看到白线后,人群又沸腾了,人群怎样沸腾?咱们演一演,怎么样?提示:人们听到了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看到了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了。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D刚才的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那就是人声鼎沸。一个人读,显然读不出人声鼎沸的感觉,得大家一起读。E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读出你内心的激动。F多么壮观啊!读出大潮的澎湃之美来。G谁来读,让大地颤动起来。4听读段落,感悟作者的表达顺序。A我们把精彩的段落打乱了顺序去朗读,实际上作者在描写大潮时是有顺序的。你听我来读一读,仔细听,看看缺少了哪些词语?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吗?(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描写潮水的变化。)二、抓住重点,感受大潮到来时和过去以后的澎湃之美(续)5.自读第三、四自然段,感受潮水的“变化”。A作者在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时,之所以把它描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是因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变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变化呢?(1)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2)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色战马(3)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B作者把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啊!6当大潮奔腾西去后,作者仍旧描绘出了它的“变化”?“两丈来高”,大约是6.7米,相当于三层楼那么高?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三、感受大潮到来前的朦胧之美1.大潮到来之前,钱塘江是怎样一番景象?读一读,描写大潮到来前钱塘江景色的句子。2品味“横卧”。A这两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哪?(横卧)B作者说,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么呢?(一动不动,没有动静。)与后面哪个词语是呼应的?(平静。)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A理解“屹立”,来了解“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的特点:高耸,稳固。B小山:若隐若现。4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是多么的高耸,多么的稳固,它们屹立在宽阔的钱塘江江边,远处还有几座小山。你觉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朦胧、美丽、和谐、壮观)5此时此刻,高耸、稳固的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宽阔的、平静的钱塘江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远处的几座小山被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这幅画面让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美?四、抒发情感,总结全文作者在观潮之前,就评价到: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而现在,我们是亲临其境,耳闻其声,眼见其景,感受到了朦胧与澎湃,你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说上一句:钱塘江大潮,真美啊!五、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2模仿描写潮水来时的写作方法,写一场雨景。1.观潮2走月亮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2.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课前准备多媒体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散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板书课题:走月亮)2.解题。(走月亮的习俗)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1.教师配乐范读。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不明白的词语画下来大家一起交流。3.指名读课文。4.交流不明白的字词。5.读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6.指导书写。(“载”和“栽”“裁”对比记忆。)7.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全班交流)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把描写美好月夜的句子或段落画下来,认真读一读,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合理想象:(1)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3)作者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4)引导学生想象第八自然段的两处省略号所蕴涵的内容。)2.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除了月夜下迷人的景色使作者感到愉快、高兴,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找一找。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续)(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理解作者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3.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课文是怎样把这些景色串起来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配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1.指名范读,师评价。2.小组比赛读。3.学生评价。五、深化主题,拓展延伸1.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受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2.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六、作业设计摘抄描写月夜美景的段落或句子。2.走月亮景美情浓(调动感官走月亮)四次我和阿妈走月亮3*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2.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文的意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思索、反思历史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词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蕴。教学方法1.讲授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2.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n)。2.学生齐读第一遍,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丐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四、分析诗歌1.点名读:鸟儿要干什么?怎么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融的诗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难点:发挥想象,仿写诗歌。课前准备1.自学本课生字、词语。2.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一头花牛的图片。问:你们喜欢牛吗?牛有哪些特点?(学生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为花牛写的诗歌。板书课题:花牛歌。二、初读识字、词1.学生自读诗歌,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罗(lu)眠(min)霸占(b zhn)压扁、偷渡、滴溜溜3.学生认字、读词。三、再读,读出韵味1.全诗共有几节?指出每节的韵脚。全诗共四节。第一节押“uo”韵;第二节押“n”韵;第三节押“ou”韵;第四节押“eng”韵。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诵读。3.检查朗读情况。4.诗歌中的花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爱、自由)四、布置作业1.照样子写词语。滴溜溜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四个小组分别朗读四节诗歌。二、品读感悟1.课件出示第一节,齐读。(1)花牛在哪儿?是什么姿势?(在草地上坐)(2)“压扁”一词体会到什么?(花牛的高大)(3)观察文中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一头高大的花牛坐在草地上,把地上的花都压倒了。)2.课件出示第二节内容,齐读。(1)花牛在草地上干什么?(眠)(2)“白云霸占了半个天”说明天气怎样?(晴朗)(3)“霸占”一词在句子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3.课件出示第三节内容,齐读。(1)花牛在草地上干什么?(走)(2)“小尾巴甩得滴溜溜”让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二、品读感悟(续)(3)学生边读第三节内容,边想象画面并交流。(花牛在草地上自由、快乐的生活。)4.课件出示第四节内容,齐读。(1)花牛在草地上干什么?(做梦)(2)“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是什么意思?“偷渡”一词在句子中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交代了时间、太阳已经落山了。“偷渡”一词在句中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太阳不愿意打扰花牛的美梦,悄悄地落到山后去了,一幅幽静的草地牛息图呈现在我们眼前。)5.学生再读课文。(1)边读边想象每节描绘的画面。(2)体会每节诗在写法上的特点。(全诗共四节,每节的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地上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三、阅读拓展发挥想象:花牛在草地上还会有哪些行动?照样子写几句。四、作业设计背诵课文。3.花牛歌4*繁星教学目标1.能通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2.能从关键语句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写一段话。教学重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揣摩。虚实相间写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课前朗读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教师开场白: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你们可以伴着音乐尽情畅谈当你遥望星空时的遐想和感受。(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一、导入新课(续)1.学生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和心情。2.师生评价,着重评价学生发言是否有丰富的遐想,语言表达是否流畅。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表达也很有感情,说明你们都是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外界事物有着敏感和好奇,这都是很可贵的品质,希望你们永远保持这份纯真和美好。二、充满激情诵“繁星”教师指导语: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的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他把自己对繁星的感悟写在了繁星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为了让我们也能分享巴金的这份激情,下面我们开展一个小小的朗诵比赛,看看是谁最能走进青年巴金的心灵,感受到星空的那种美妙。要求:分成小组,在小组内每个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然后进行组内评议,在评议的基础上,推荐一个代表,到大组进行朗读展示;另外,每组派一位同学担任评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打分,最后选出最佳朗读者。1.学生分组朗读、评议、推荐代表。(朗读前可以适当介绍一些朗读的有关知识,比如重音、节奏、停顿等。)2.大组朗读展示,学生评委打分点评并推选出最佳朗诵者。(学生朗读时可以配上音乐,评委对每一位朗读者从感情、声音、朗读技巧等方面进行点评。)3.教师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们都被文章美好的意境陶醉了,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美好的夜色中,享受着美好的星空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看来好的文学作品确实要多多诵读,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学的美好世界。4.教师颁奖。(根据班级实际,可分别设一、二、三等奖或设最佳音色奖、最佳表现奖、最佳朗读处理奖、最佳情感奖等,适当给一点小奖品。)三、仔细研读析“繁星”教师指导语:刚才,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伴奏下,聆听了几位学生的深情朗读,我们已经陶醉在夜的梦幻中,仿佛看到了那一片灿烂的星空,仿佛捕捉到了作者的情怀。下面,让我们再细读文章,研究作者是如何为我们描述这样的画面的。1.学生读书,思考,填表。(教师可以巡回指导)2.师生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内容。(可以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填的表格,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老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完善表格内容,所填内容大意对即可,但是如果学生填的词语准确精彩的话,老师要及时肯定,并且说明这样用词的效果。)3.教师进一步启发讨论:三次看星星,每次的侧重点是有什么不同?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先让学生思考若干时间,再讨论发言。)明确:第一次侧重表达对星星的依恋之情;第二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伙伴关系;第三次侧重表达与星星的知心之情,总之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答案允许有不同,只要能看出作者写作角度有不同就行。四、点点“繁星”驻我心教师指导语: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下面请你找出这些描写,细细品味,说说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然后,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渐渐的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我觉得”这样的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字数150左右。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3.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文字。(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且说说写作的体会。)四、点点“繁星”驻我心(续)4.教师学生共同评价,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看学生写的文字是否符合要求,看虚实相间的写法运用得是否自然合适。教师尽量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星空,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待,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五、作业设计1.描述一段你曾经在夜晚眺望星空的情景,写出你的感受。2.查阅有关星空知识的书籍,了解有关星空的科学常识或神话传说,写一个有关星空的小论文。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2.分角色朗读,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3.在反复的朗读中,区分作者对五粒豆的不同态度,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赞赏平实、仁爱、敬重生命的生活态度。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豌豆荚,请学生描述。读课文第1、2自然段。体会普通的豌豆荚在作者笔下是多么富有情趣。导读课文第3至8自然段。(学生自由读,说说豌豆们各自的打算,并用几个字归纳它们的愿望。)引读课文第9至12自然段。(揭示课题)二、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2.读课文,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再读读课文13至17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小豌豆刚到长满青苔的窗台上住下时,小姑娘(病得可厉害了)。小豌豆长出了叶子,小姑娘(心里真高兴)。小豌豆沿着线猛劲儿长,小姑娘(脸色好多了,还能自己坐上一个钟头呢)。小豌豆开出一朵嫩红色的小花,小姑娘(脸上放出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3.思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都发生了什么事?(在课文中找答案并标记。)4.读后小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5.全班交流:(1)你体会到了什么?(2)提出疑难问题。三、角色体验,品读感悟1.创设情境,练习对话。(1)这个童话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一些什么呢?默读课文,将对话用不同的三、角色体验,品读感悟(续)符号标记出来。(2)自主练习朗读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他们的内心活动。(3)小组分角色朗读。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1)师演病孩子的妈妈,师生合作朗读对话。(2)推选小演员,带上头饰,合作“配音”朗读表演。四、放飞想象,延伸拓展1.假如你是豆荚里的一粒小豆,你会说些什么?你会怎么做?2.小豆荚们这么可爱,你一定有很多话对小豆们说,先说一说。3.把你说的写下来。6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要求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懂得课文中总起句的作用,学习先提出问题再逐步解决问题的写作方法。3.了解飞机夜间能够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并从中也得到启示。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弄清人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才能够让飞机也在夜里安全飞行的。2.练习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1.介绍蝙蝠(播放有关蝙蝠的多媒体资料)2.简介雷达(播放有关雷达的多媒体资料)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探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弄清楚这个问题。二、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1.多媒体播放生字词,检查学生读音情况,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2.讨论记字方法。例:钟、辟、超,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碍、塞、摹,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3.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来做巩固练习。(多媒体播放)比一比,再组成词语。竖()即()得()起()坚()既()碍()超()塞()摹()辟()彰()赛()暮()避()障()三、理解词语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例: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联系上下文,横七竖八本课指科学家在做试验的房间里拉的绳子很多。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看一看应选哪种解释?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颠过来倒过去。重复的情况。找出课文中带有“反复”的句子读一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应选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证明书和证明信。同样从文中找出带有“证明”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选哪种解释。“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应选。四、造句练习根据“证明”、“反复”的意思,结合实际生活造两个句子。例:反复经过反复思考和计算,小明终于做出了这道题。证明看到蚂蚁搬家,小明说要下雨了,果然,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证明小明说得对。五、自由读课文,要求流畅,读准字音六、作业设计1.写生字新词,造句。2.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题。第2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请这位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夜间飞行的秘密。二、讲读课文(一)指名读第1、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1.“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中安全飞行?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后找出答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3.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启示”,多媒体播放)4.那么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师这个问题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二、讲读课文(续)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然后4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课文第4至第6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3.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划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4.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5.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每次试验的目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让同学们4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4、5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第一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第二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第三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结果:同试验二。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7.汇报填表情况。8.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黑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三)指导朗读第4、5自然段。第3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蝙蝠夜行探路靠的是嘴耳配合,那么蝙蝠口耳是怎样配合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二、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6自然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合起来夜行探路的。(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2.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3.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出艰苦的努力的?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又一遍地研究。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6.老师读第6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4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板演并加以说明。)8.看第6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后画出示意图。9.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飞机上的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10.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为什么?(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11.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三、指导分段,练习归纳段落大意1.指导分段: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3至6自然段;第三段:第7自然段。2.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3。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示。(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选择(3),因为(3)准确、全面、正确。)3.总结全文,揭示中心。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4.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5.激发兴趣。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6.带着情感齐读全文。7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2.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4.能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课前准备课前搜集、阅读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社会的发展史上,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所产生的推动力是决定性的。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是高科技以及它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2.呼风唤雨,这种只有在神话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共79页).docx)为本站会员(sakes)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