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docx

  • 资源ID:37879       资源大小:6.42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30金币 【人民币3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人民币3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docx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演变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并通过对聚落的发展演变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从而培养尊重自然、人地协调的理念。教材简单介绍聚落的概念及形态,并对聚落的两种形态进行比较分析,从中了解各自的基本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借此阐明人地协调的理念及保护人类文化遗址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地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以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举例说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图文资料、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保护传统聚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传统聚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教学方法启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课件出示图片:提出问题:说一说:你居住的环境与下面哪幅景观图更相似?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一起探究我们生活的聚落。对比交流,说出自己家乡的生活环境利用身边的现象引入,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动一:探知聚落与环境1. 世界上的人们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而乡村又可以分为农村、渔村、牧村、林场等类型。2.引导学生感知乡村和城市的差异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场所。3.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面进行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1)建筑物的差异:(2) 道路建设(3)基础设施:(4)人民生产活动也不同:4.引导学生归纳整理:5.引导学生探秘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想一想:如果让你选择居住地,你认为具备怎样自然条件的地方才够理想?(1)互动探究选择一:什么地形是人类建设家园的理想地?补充: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农业发达,人口密集,聚落分布多;反之,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土地贫瘠,不适合耕作,人口稀少,聚落分布少;在那些终年被冰雪覆盖的高山高原地区则无聚落分布。(2)互动探究选择二:什么气候适合人类建设家园?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聚落多;反之,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聚落少。(3)互动探究选择三: 自然资源新疆北部有一座城市,曾经是一片戈壁,如今却成为北疆工业带上的重要基地,是什么原因让克拉玛依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补充:同等条件发展起来的还有大庆。(4)互动探究交通运输。补充:交通:因为修建铁路而迅速发展的新兴城市火车拉来的城市。(5)补充:有人说,黄山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名山之一,它曾得到这样的赞叹“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因而有众多人前去,只为一睹那传说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那么,由此可以看出,影响黄山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6)出示图片对比,提出问题:从南粤边陲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到快速发展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你知道深圳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吗?6.实践应用:思考:三个乡村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7.图示引导学生清晰的认识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8.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分布,也会影响聚落的 9. 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观察图中两点(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区别?民居有什么特点?(1)材料展示:(2)材料展示:(3)你还知道哪些特色民居?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4)寒带地区终年严寒,居民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屋很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可以抵挡极地寒风。1.认识聚落的定义,对比分析出聚落的类型。2.对比分析乡村和城市:(1)建筑物、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自然环境(2)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中的人们3.展示交流:(1)城市:建筑密度大,高度大;乡村:建筑密度小,高度小。(2)城市:宽阔,交通便利;乡村:道路较窄,交通不便。(3)乡村:规模小,数量少;城市:规模大,数量多。(4)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例如插秧、放牧等;城市主要从事工业生产。4.归纳整理:5.小组合作学习:会选择气候适宜、地形平坦、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家园(1)互动交流:很多学生能选出平原地形,并简单说出理由。(2)互动交流:学生选择:全年温和而湿润和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的地区。(3)思考交流:因为克拉玛依有丰富的石油资源(4)互动交流:(5)说一说:黄山市的发展是因为旅游资源。(6)想一想说一说:是国家开放政策的支持。6.观察发现:处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因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条件更充足。7.归纳整理:有地形、气候、水源、资源、旅游、交通、政策等因素。8.观图总结:形态。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呈团块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9.小组合作学习:思考与交流:得出自然环境影响民居。(1) 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厚墙可以减少传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吹进的热风。当地的房屋厚墙加小窗,防晒又凉快。(2)热带雨林地区的人住高脚屋、树屋或竹楼,因为这里全年炎热多雨,上层住人,可以通风防潮,下层潮湿就放杂物,养牲畜。(3)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土层深厚,土质十分坚固,黄土的直立性很强,可随意挖凿而不会坍塌,可就地取材,住窑洞冬暖夏凉。(4)认识雪屋。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形象与抽象文字结合分组进行展示,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利用表格的形式整理乡村和城市的差异,清晰明了出示清晰明了的问题引导学生互动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学习意识内容设置成层层递进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知获得更多的资料,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尽可能多的展示、补充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活动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美丽家园1. 阅读教材,思考:什么是文化遗产?2.寻找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明珠(1)著名水城威尼斯(2)巴黎(3)西递和宏村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4)还有:3.新闻引入:克林顿对城市文化属性的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北京如果变成纽约,100年就可以,但想要把纽约变成北京,1000年也做不到。”我国“建筑学之父”梁思成说:“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4.案例分析:阅读资料,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资料一:丽江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1997年丽江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为丽江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2)资料二:近年来,丽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在给当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古朴被打破,当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特有的生活习俗受到冲击,自然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干扰。5.聚落发展带来的问题:(1)在乡村,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逐步消失。(2)在城市,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族民居越来越少。6.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保护传统民居要做到以下几点:(1) 要确定保护的标准。即确定哪些是值得我们保护的传统聚落,不能把所有的旧建筑看成是传统民居。(2) 要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否则就失去了对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3) 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的教育,使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深入人心。1.文化遗产是人类经历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遗留下来的古镇、古村落、宫殿、神庙、园林、陵墓等。2.互动交流:(1)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桥也多,一百多条运河纵横全市。运河两侧多棕红色屋顶的矮楼。(2)巴黎许多著名的建筑就分布在塞纳河两岸,岸上的座座建筑色彩分明,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协和广场、市政厅等名胜都可以尽收眼底。连接两岸的风格各异的桥梁也一座座迎面扑来,使人目不暇接。(3)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4)列举:3.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4.案例分析:(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2)思考交流:A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B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5. 总结聚落发展过程的问题:6.说一说: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换回的损失。引导学生学会用举例的方法学习新的内容在互动中增加学生的视野利用名人效应增添问题的紧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用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总结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保护聚落,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总结:课堂达标1.适合人类居住的聚落地区是( )A.气候寒冷的北极地区 B.温带湿润的平原C.干旱的沙漠 D.地势高峻的山区2.聚落的形态有( )A.乡村和工厂 B.牧场和城镇 C.乡村和城市 D.牧区和林区3.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A.高山地区 B.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C.热带雨林地区 D.荒漠地区4.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A. 地形崎岖 资源贫乏 B. 交通不便 远离水源C. 气候恶劣 土壤贫瘠 D.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5.关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C.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D.核心是对优秀文化的保护6.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丽江古城的是( )A.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B.对外轮流开放,限制参观人数C.为了招揽游客,在古城周围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D.为了交通安全便利,拆掉部分古城,建大型停车场7.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是我国多雪地区,当地民居多为人字型屋顶、窗户较小的木屋,该民居结构的主要功能是()A.防御风沙 B.防御台风 C.防御风雪 D.防御地震8.骑楼”是岭南(南岭以南)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它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长廊的突出作用是()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B.体现房屋的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随堂练习,巩固基础,课堂达标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3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实验中学朱老师)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