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DOCX

  • 资源ID:41965       资源大小:736.8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DOCX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P2628)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课题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2.知道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3.知道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能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信息。2.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最终的观点。科学态度目标1.实事求是,勇于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观点。2.乐于参与调查、查阅、实验等科学活动。3.有证据意识,知道所有科学观点都需要众多证据的支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动力。2.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与证据间的联系。难点:对“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进行分析,并将证据与昼夜交替的解释结合起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地球模型、彩笔、铁丝、反光的小圆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 引入:在上一课的研讨中,我们发现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是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关键。在学习本课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教学提示:出示关于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聚焦2.提问: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学说?古人为什么这么认为?(预设:我不同意“盖天说”,同意“浑天说”。根据三年级的学习,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可以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古代人们认识地球,是在望远镜还没有发明、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等落后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会形成不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3.小结:这两种学说虽然有很多错误的观点,但它们为后人的观察和研究提供了基础。4.揭题:历史上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板书: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设计意图】上一课对昼夜交替现象成因假设的验证,由于证据不足,还未讨论完全,此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相关的古老学说,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真理的探索是无止境的,错误观点也有存在价值。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1.讲解: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心说”,影响了欧洲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了解“地心说”与“日心说”,并完成学习帮助卡。(教学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的最后一段材料,以及本课标题页关于“傅科摆”的图片和介绍,指出前者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后者证实了地球自转。)探索与研讨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小组1:我们认为与前一次实验相比的不同之处是证据更加充分;实验条件不同,增加了地轴;增加反光的小圆片,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且自转时,地球模型上的昼夜变化;等等。主持人:现在你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小组2:我们认为昼夜现象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且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而形成的。主持人: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没有。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5.小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获得更多有力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人类对地球运动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拓展与小结1.小结:关于地球的运动,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转的同时绕地轴自转,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拓展:上网搜集有关人类发现地球自转的证据的资料。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发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成因的关键在于确定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为了确定这一关键信息,本课补充了新证据:托勒密的“地心说”和哥白尼的“日心说”。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可以排除“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改进原有模型,再做模拟实验,最终得出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升学生阅读文献资料、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设计学习帮助卡引导学生阅读、研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再次模拟昼夜交替现象的实验中,如果手电筒的光无法照向各个方向,可以考虑采用功率较强的小灯泡。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明白“日心说”并不是人类对地球运动状态研究的终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不断地修正观点。所以,目前的结论只是基于人类现有科技基础得出来的,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形成自己的判断。课后作业课时训练P2021第三、四题。三、选择题。2.“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C.地球是球形的四、成成参观北京天文馆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傅科摆”,这让他想起了学习过的“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1851年,莱昂傅科做了一个超级大摆的实验。摆长67米,摆锤重28千克,摆下的地面画有一个刻度盘。做这么大的一个摆,主要是为了()。A.观察起来更方便 B让实验更科学,更能反映实际情况C.更吸引注意,影响力更大3.“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A.地球在公转B地球在自转C月球在公转4.成成观察“傅科摆”时,发现刻度盘的方向沿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由此可以推测()。A.地球是顺时针公转的 B地球是顺时针自转的C.地球是逆时针自转的参考答案 三、2.C 四、2.B3.B4.C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2单元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备课啦)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