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叮当云教育! | 帮助中心 教学备课就来叮当文库!

叮当云教育

换一换
首页 叮当云教育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案.docx

  • 资源ID:48467       资源大小:5.04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权限:游客/注册会员/VIP会员    下载费用:20金币 【人民币2元】
快捷注册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人民币2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账号(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下次登录下载和查询订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案.docx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第1课时 稻作文化的印记课题 稻作文化的印记单元三学科人文地理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位置,能分析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2.通过阅读位置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地形图等地图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对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这个案例的剖析,学会分析相关区域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重点知道湄公河平原有利于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水稻生产的特点,理解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难点湄公河平原自然与人文两者的内在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图片世界上的平原学生欣赏图片,并观察平原有哪些特点。通过图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原的特点。讲授新课思考探究:湄公河平原发展什么种植业?(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分析。从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人文环境:人口 )寻找湄公河平原提出问题:1.从全球的地理位置出发,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上的位置?从亚洲分区来看,湄公河平原属于什么区域?总结: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2.湄公河平原由哪条河流冲积形成?是什么流向?主要流经哪几个国家?湄公河平原是由湄公河冲击而形成的平原;总体自北向南流;主要流经泰国、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结合上图:从纬度、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一下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总结:低纬度、海拔都在200米以下,是河流冲积平原;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水稻生产的有利条件合作探究:解析湄公河平原的河流(水文)和土壤特征。1.资料一:该地区除湄公河外,还有桑河、同奈河、洞里萨湖等河湖。2.资料二:中南半岛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土壤被培养成为水稻土,经历了生土变熟土,熟土变肥土的过程。3.湄公河当地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是什么?总结:水网密布、灌溉便利;土壤深厚、肥沃;水稻生产。科学小常识:水稻,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喜欢生活在高温、潮湿、水分充足的地方,需要生长在平整的土地、肥沃的土壤上。总结:追问: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呈现出什么特点呢?总结:(1)生产周期长、生产环节较多。(2) 精耕细作,劳动力需求大,以人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自然条件外,湄公河平原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社会条件是什么?总结:该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承转:这样的稻作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合作探究:湄公河平原的稻作文化印记。总结:1.稻作生产影响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水稻产区精耕细作、人工劳作为主的稻作生产需要大量的人口。2.稻作生产影响民居特色高脚屋在湄公河平原十分普遍,或依河而建,或围绕稻田,悬空架设,一般分为上下两层,用竹子或木材盖建,上层住人,下层用于饲养牲口、家禽,放置农具和其他物品。3.稻作生产影响交通湄公河平原村庄上人们出行最有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为什么?船、因为这里水网密布,水上交通发达。4.稻作生产影响饮食。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5.稻作生产影响精神生活。柬埔寨的传统节曰“御耕节”;水上木偶戏是越南民间的表演艺术;泰国的重要节日春耕节。学生自主学习,展示自学成果。小组合作探讨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的环境特点及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学生总结湄公河平原发展水稻种植的自然条件。搜集资料,探讨湄公河平原水稻生产的特点。学生分组展示稻作生产对当地人民产生的影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及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学会通过分析一地的自然条件来分析当地的人文特点。板书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3.1.1稻作文化的印记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实验中学朱老师)主动上传,叮当云教育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叮当云教育(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鲁ICP备09030270号-2   鲁公网安备 37011602000151号 copyright@ 2019-2022

网站大部分作品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整理编辑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
收起
展开